82岁的他纠错42次 诺奖得主丁肇中这样诠释科学精神

时间:2022-12-11
近日,山东日照市科技馆要把诺奖获得者丁肇中科学生涯中6个著名实验模型做出来展示。在两次汇报会中,丁肇中共为设计方案纠错42处,赢得赞誉。

近日,山东省日照市科技馆要把祖籍日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科学生涯中6个著名实验模型做出来展示,其中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的制作难度系数最大。为此,科技馆不惜重金邀请顶级设计师打造模型。当设计师汇报方案时,丁肇中把自己的座位移到离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皱起眉头,盯紧演示中的每一处细节。3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位82岁老人质疑、纠错,再质疑、再纠错,气氛搞得像一场考试。两次汇报会,丁肇中共为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的设计方案纠错42处。

“即便只是一个模型,丁肇中也要反复观察、纠错、修改,这是一个老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可以看到,精益求精,于丁肇中而言是一种工作习惯,而不是什么高标准的要求。纠错42处,半夜打越洋电话,不过是他漫长科学求索路上的一个剪影。”北京光明网的一篇评论文章如此写到。

文章称,什么是科学精神?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难有标准答案。不过总结各种版本,科学精神终归不脱严谨、质疑、创新诸范畴。丁肇中纠错科学模型的过程,正体现了一名科学家的严谨。

科学最重要的方法是观察实验与逻辑推理,而离开了严谨态度,两者就无法进行。实际上,丁肇中发现j粒子的过程,就展示了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他曾在获得诺贝尔奖演讲词上提到,“在建造我们的谱仪过程及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受到很多的批评。问题在于为了达到良好的分辨率,必须要造一个非常昂贵的谱仪。”“但尽管这样,我还是决定按我们原来的设计创造,因为我一般不太相信理论论证。”在这种科学态度的引领下,他终于发现新的粒子,将高能物理学带到新境界。类似例子还有居里夫人发现镭,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等。

正如丁肇中在给模型纠错中所表现的,严谨的科学精神蕴含于细节。2017年1月,一批老科学家遗留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工整细致的书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老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微分方程”笔记,字体工整得如印刷体一般;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稿是一幅幅手绘彩色植物图,当时报道称“其精美程度不逊于工笔画家的画作”。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家们才能攀登一座座科研高峰,中国科学界才不断有新境界、新事业展开。近年来,中国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重要科技领域有了标志性突破,无不透露出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除了媒体之外,中国网民也纷纷为丁肇中老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点赞。

“一位82岁的老人,居然为一个参观模型纠错42处!要是每位科学家都有这般严谨的精神,中国何愁成不了科技强国。”网民“甜蜜蜜”说。

网民“千山鸟飞绝”亦表示,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丁肇中老先生纠错42次,诠释了什么才是科学精神。希望中国的年轻科学家多多向丁肇中老先生学习。

×
扫一扫img_load
发送图纸